■明媚陽光下,煙臺前村村民家門口拉家常。
早上6點,即墨區環秀街道煙臺前村村民孫思澤早早起床,拿起笤帚和簸箕走出家門,屋后空地、門前道路、兩側排水溝、墻上的小廣告一一清理干凈。“門口的環境衛生,就是莊戶人家的臉面。”孫思澤打掃衛生時,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一時間,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將小村莊的早晨“喚醒”。
煙臺前村位于即墨城南,北靠環秀湖,西靠東城山,因村后有一煙臺嶺而得名,是一個人口只有190人的小村莊。走在村莊的鄉間小路上,目之所及,處處整潔優美——縱橫交錯的鄉村道路全部硬化,一排排民房錯落有致,房前屋后見縫插針種滿了花草,一面面彩繪墻為村莊增添了一道道流動的風景線。
“房前屋后皆綠景,一抹鄉情繞村宅。”良好的村容村貌成為一張“燙金的名片”。如今,煙臺前村蹚出了一條鄉村休閑旅游的新路子,一幅村美、民富、人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好氛圍干出好環境
“原來可不是這樣。進村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污水橫流,塑料垃圾、腐爛的菜葉隨處可見……”回憶過往,村委會工作人員朱安濤直搖頭。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村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015年,煙臺前村開始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整治危舊房屋、增加街巷特色墻繪、治水改廁、硬化亮化街道、清淤水塘,昔日的老舊村莊逐漸煥發新姿。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建立長效機制保持是關鍵。”煙臺前村黨支部書記張迅遠說,他們的做法就是充分發動黨員群眾,營造“共謀其事”的好氛圍——
一方面,村兩委將人居環境納入《村規民約》,為村民免費發放衛生用具,同時黨員帶頭常態化開展志愿活動,對衛生死角、亂堆亂放進行大起底;另一方面,實施人居環境積分制,調動村民齊動手、愛環境的積極性。
每個月末,由村干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組成的人居環境考評小組就特別忙碌。“院落周圍干凈整潔,無亂堆亂放積2分,房屋周邊無垃圾、污水積1分……”小組成員人手一張《星級庭院考評表》,用積分制對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量化評價,并通過“紅黑榜”公示。
村里還設有專門的積分兌換點,村民孫為亮每個月都會來這里一次,用打掃衛生獲得的積分兌換洗衣液、抽紙等生活用品。“這些東西非常實用,村里實行積分制以后,我們打掃衛生更有勁了。”
看著積分較高的鄰居領到了實用的生活用品,其他村民心里十分羨慕,紛紛表示要加油干。“45戶中有30戶被評為‘美麗庭院',每戶都爭當星級庭院,村民從‘一邊站著看'到‘加入一起干',可以說積分制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煙臺前村黨支部委員孫宏表示。
好風景換來“好錢景”
短短幾年間,昔日臟亂差的小村莊成了開窗見綠、推門進園、俯身親水的“明星村”。不僅如此,村莊“顏值”的提升還推動了村民文明素養的提升。
“以往村民亂扔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現在大家都互相監督。”孫為亮表示,茶余飯后,村民都愿意去村頭的小廣場,散步、健身、跳舞,別提有多開心了。“其實,大伙兒心里明白,這一切得益于環境的改善,因此更加主動保持衛生。”
環境整治帶來了好風景,更帶來了“好錢景”。“以前閑置的房屋沒人租,如今很多城里人上門打聽,搶著租我們村的房子。”村民張斌說。記者了解到,煙臺前村30多棟閑置房屋已全部租出去,增加了村民的固定收入,成為環境改善之后帶來的最直接收益。
基礎設施好了,環境變美了,煙臺前村也有了發展的“底氣”。村兩委盤活閑置資源,在村旁的水庫里養殖了鯉魚、鯽魚、鰱魚、青魚等經濟魚種,搞起休閑垂釣;結合撂荒地整治,在村莊周邊種植了15畝果園,規劃了草莓采摘園,蹚出“一塘魚、一片果”的鄉村休閑旅游新路子,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
“剛剛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每天都有200多名垂釣愛好者前來,沸騰的人氣也帶火了周邊農家宴。”張迅遠說。
打好環境整治“組合拳”
煙臺前村的變化,只是環秀街道人居環境整治的縮影。近年來,環秀街道將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優化整合各種資源,打好人居環境整治“組合拳”。
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覆蓋面廣、工作量大,街道依托“村莊+環衛”模式,劃分衛生片區,實行“黨員+網格員+志愿者”工作責任制,定人、定責、定路段,針對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村莊周邊等存在的問題點位一一記錄,建立臺賬,實行及時更新、及時銷號,構筑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衛生網格”。
同時,街道充分做好宣傳動員工作,讓村民自覺摒棄亂堆亂放的陋習,樹立良好的環境觀念,營造出“家家戶戶齊上陣、全民參與共治理”的良好氛圍,實現人居環境整治由“要你治”向“我要治”的轉變。園林環衛中心也各司其職,協助村莊清理排水溝、垃圾堆等,匯聚人居環境整治合力。
環境的改善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下一步,環秀街道將繼續持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精細化、長效化,從“一時美”向“時時美”轉變,持續擦亮鄉村振興美麗“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