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山衛街道: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新樣板
“鍋一塊瓢一塊,塊塊露著石頭蓋”,當地流傳的歌謠曾是鰲角石村惡劣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如今成為綠水青山、高質量發展的富裕村。鰲角石村是即墨鰲山衛街道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2022年,鰲山衛街道緊緊圍繞即墨區委、區政府和藍谷管理局部署安排,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優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5月,隨著小管島供電工程合閘通電,這個一直默默無聞的小島一下子熱鬧起來,從此告別長期依靠風力和太陽能供電的歷史。通電后的小管島,也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未來。
因為遠離陸地,用電一直是島上的一個難題。為結束小管島無長明電的歷史,小管島供電工程正式立項,采用10千伏雙電源供電,線路工程總長22.3公里。解決島上供電只是第一步,根據規劃中的海上風電項目,未來通過海底電纜鏈接,周邊島嶼將串“珠”成鏈,產生的海上風電除了供各個島使用外,還將通過海底電纜源源不斷回輸到陸地。
“項目實施初期,為給通電項目騰挪空間,街道組織人員逐戶宣講政策、評估補償,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了60余畝沿礁參鮑池的回收拆除,和島上430畝相關用地的回收,保證了項目的順利實施。”鰲山衛街道辦事處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主任于永偉說。
不僅如此,鰲山衛片區還將目光放得更遠。通電后的小管島將保護性開發,在保留漁家傳統建筑的基礎上,對島嶼進行舊屋改造和村址擴建,打造蘊藏漁家風情的原生態海島特色民俗村。同時,還將擴建陸島交通碼頭,并在島上興建集漁家美食、酒店住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陸地服務中心,拓展海島產業鏈。由此完成生態優化、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的三級躍升,從而實現生態自治、能源自供、食物自給。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來,結合“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鰲山衛街道針對教育均衡、醫療養老、生活保障等方面群眾存在的急難愁盼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民生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打造優質醫療服務體系,著力解決當地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齊魯醫院預計到年底室內粗裝修完成;新建鰲山衛生院年底主體封頂,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努力實現病有所醫,提升轄區醫療水平與服務質量;做細上門護理服務,長護業務覆蓋街道62個村莊、340余名失能老人,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持續推進教育項目建設,山大實驗中學已實現招生,藍谷實驗學校開工4個月實現主體封頂,預計12月底完工,不斷改善轄區學校幼兒園的辦學辦園條件,把教育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精準發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鰲山衛街道始終秉承城鄉統籌、三產融合、全面振興的工作思路,堅持“點線面結合、整體化打造”原則,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圖景徐徐展開。
“街道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落實好農村改廁、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點任務,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鰲山衛街道鄉村振興辦公室負責人張秀春說。
平坦干凈的水泥路,干凈整潔的河流,錯落有致的房屋,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今年以來,街道對40個村莊進行污水改造,引進全過程、無害化、資源化的污水處理解決方案,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污水和化糞池帶來的環境污染、滋生蚊蠅等問題;對馬家白廟、紅星等村莊開展綠化、亮化等工程;對東里、南選、于家溝等七個村莊街巷道路硬化提升工程,相關案例入選山東省鄉村振興典型案例;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起底 大整治”活動,村莊居住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產業興則鄉村興。村子越來越漂亮,如何讓村民富起來?街道創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地瓜、芋頭、茶葉等主導產業。鰲福茶廠以每斤高于市場價2元收購村民種植的茶葉,每年收購鮮茶150萬斤,帶動村民增收300萬元;與青島農業大學聯姻,在南邱白廟芋頭基地開展芋頭壯苗及高產技術實驗,項目完成后可實現芋頭畝產達6000斤以上,提高農戶種植積極性;與供銷社合作,對村莊97處閑置房屋進行回收,打造鰲角石民宿3間,實現帶動周邊人文景觀、村莊人氣提升。
如今好多村莊已經成為游客假期休閑度假的好地方,為村民帶來不菲的收入。“環境美了,生活也越來越富裕,我們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一點也不比城里差!”談及鄉村振興帶來的變化,鰲角石村民李大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下一步,鰲山衛街道將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境有所美”的目標,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回應群眾期盼,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把“民生工程”變成“民心工程”,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奮力實現惠民生和促發展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