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完成首例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訴訟 福利院成了兩名兒童的監護人2021/9/16 8:49:55
9月14日上午,青島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委托律師向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請求法院確認兩名兒童法定監護權問題,法院最終判決青島市兒童福利院為兩名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這是《未成年人保護法》新修訂實施以來,青島市司法機關完成的全市乃至全省首例法定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長期監護權司法認定程序。
15歲的格格(化名)和3歲的祥祥(化名)的母親分別為在青島市社會福利院長期集中供養的兩名智障女子。多年前,兩名女子被青島市民政部門救助后分別生下了格格和祥祥,兩名未成年人一直由青島市兒童福利院代養長大。因查找不到兩名未成年人各自的生父或者其他監護人,兩名未成年人的生母作為其唯一法定監護人又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無法履行監護權,而作為兩名未成年人的臨時照料機構——市兒童福利院在辦理兩名未成年人的落戶、入學等問題時均存在非常多的難點和困惑。
青島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處長季芳介紹,青島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成立后,秉承“兒童利益高于一切”服務理念,為全力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妥善解決困擾兩名未成年人成長的難點問題,根據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章,第94條“(三)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對未成年人進行長期監護。”經過前期大量走訪調研取證,向青島市市南區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法院最終判決青島市兒童福利院為兩名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
至此,困擾格格和祥祥多年的落戶、就學等系列問題都將得到妥善解決。
“我們都把她當公主、當寶貝”
對于格格和祥祥來說,他們是不幸的,卻又是幸運的。記者從青島市民政局采訪了解到,目前由青島市兒童福利院代養長大的格格和祥祥生活得很好。其中,15歲的格格更是非常出眾,不僅學習優異,在音樂方面更是獲得眾多國內外大獎。
說起格格,青島市民政局兒童福利處處長季芳言語中充滿自豪,這么多年來,她對格格的成長一直非常關注。季芳告訴記者,格格的母親是一名智障人士,15年前作為流浪乞討人員被民政部門救助。被救助后十天,就生下了格格。幸運的是,格格是一名非常健康的孩子。當時,為了尋找到格格的生父或其他監護人,民政部門做了大量的尋親工作,但結果并不理想。最終,格格的母親被安置到了青島市社會福利院。而為了讓格格享受到家庭的溫暖,從小在一個正常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她幾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送往寄養家庭中寄養。
“格格是一個幸運的孩子,她的寄養父母很偉大,給了她無私的關愛,讓她能夠無憂無慮地長大。”季芳說,孩子被寄養后,并不是民政部門就不管了,而是一直處于監管之中,并由政府提供生活費、教育費、醫療費等。青島市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每月會定期走訪,了解孩子的情況,鏈接各種資源,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在格格小的時候,寄養父母發現格格具有非常好的嗓音條件及表演天賦,于是在7歲那年,格格開始學習音樂,師從青島著名青年聲樂教師,學習聲樂期間曾拜師國家交響樂團首席男高音老師、中央音樂學院聲樂博士老師。“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除了寄養父母付出很多外,很多音樂行業的專家老師也給予了很多無私的幫助。”讓季芳感動的是,當時一些聲樂老師了解到格格的情況后,不僅免除了學費,而且經常會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對其進行指導。“有北京的專家老師來青島開會或者演出的時候,都會抽空去看望格格,進行專業指導。”
令人欣慰的是,八年來,在專業老師的悉心教導和格格的努力下,格格先后獲得英國皇家國際音樂比賽(中國賽區)聲樂一等獎(第一名),美國國際青少年音樂藝術節(中國賽區)聲樂兒童組金獎,蒲公英青少年優秀藝術新人選拔賽聲樂全國金獎、青島賽區金獎,連續4年獲得快樂陽光中國少年兒童卡拉OK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中國優秀特長生青島賽區推選活動聲樂金獎,連續三年太陽少年全國少兒歌曲演唱大賽青島賽區金獎等眾多國內外大獎。
在學習上,格格更是以優異的成績同時考取青島一中、青島39中、青島藝術學校三所學校特長生第一名破格錄取的好成績。當大家為之喜悅的同時,一個更好的消息傳來,格格被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錄取。
季芳說,為了鼓勵格格,就在今年上半年,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還籌劃為她開一場個人演唱會,“演唱會的方案都為格格寫好了,場地也聯系好了,最后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暫時擱置了下來。”
在為格格取得的成績而感到高興和驕傲的同時,季芳和青島市兒童福利院以及她的寄養父母一樣,都希望能給格格創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不希望因為她的特殊身世而影響到她的成長,不希望外界干擾到她的正常生活。季芳說,在大家的共同保護下,格格周圍的人并不知道她的情況,“我們都把她當公主、當寶貝,她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堅信她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燦爛的未來。”
何為國家“長期照料”
據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案去年10月17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該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綜合性法律,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完善多項規定,著力解決社會關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問題,包括監護人監護不力、學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等問題。
其中,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明確了民政部門作為國家監護責任的落實部門,詳細列舉了由民政部門開展兒童臨時監護或長期監護的情形和監護情形,同時也明確了臨時監護結束和民政部門與未成年人監護關系終止的提出機制。根據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長期監護的情形一類是孤兒,另一類是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或是被撤銷監護資格,并且沒有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的情況。這兩類未成年人由國家負責長期照料。
臨時監護與家庭寄養
臨時監護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為主觀或者客觀原因導致出現監護缺失,另一類是未成年人自身遭受性侵、欺凌等嚴重傷害,或者面臨人身安全威脅時,需要進行緊急安置、臨時監護。長期監護一般由各地的兒童福利機構擔任,臨時監護一般由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負責。
所謂家庭寄養就是由福利院支付基本生活費,將孤殘兒童送入普通家庭,由普通家庭擔負起養育的責任,同時兒童福利院進行管理和監督,雙方共同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據悉,北京市于1996年最先開展較為集中的農村家庭寄養。上海市于1997年首先開展城市家庭寄養。2001年,青島選擇在民風淳樸的膠州張應鎮東建設孤殘兒童家庭寄養基地,也成為我省第一家正式開展孤殘兒童家庭寄養的城市,且在全國率先發展為農村集中家庭寄養、城市集中家庭寄養、城鄉分散家庭寄養及愛心家庭寄養等多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