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青島即墨區積極搶抓“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戰略機遇,專設互聯網工業發展辦公室,以加深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基于互聯網的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業態,涌現出紅領等一批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企業。2017年全區1.4萬家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800億元,實現質量效益“雙提升”,走出了一條推動“互聯網+”工業發展的即墨模式。
培育示范典型,有序推進“互聯網+”工業發展模式創新。選樹典型、分類施策,建立由120個重點項目組成的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改造企業項目庫,實施“一企一策一人”保姆式幫扶行動,開展現場診斷咨詢、專家考察論證、服務資源精準對接等的“三步走”全流程服務,為企業量身打造智能發展路徑。首批試點項目示范作用明顯, 催生了一批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成熟模式,
2017年1-11月,重點監控的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6家示范企業共完成產值478.22億元,同比增長49.5%,拉動全區工業產值增長5.8個百分點。
截至目前,全區762家規模以上企業中137家企業有改造意向,2017年在首批試點的基礎上啟動了45家企業改造,撬動企業投入超16億元,由點到面帶動了全區工業企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加快升級。
深化平臺應用,提升“互聯網+”工業轉型支撐能力。引領骨干企業平臺化網絡化發展,以創新應用構建公共服務平臺,引入線上服務商3000余家,服務覆蓋重點行業企業,實現信息實時交互、供需精準匹配和資源靈活配置,助力信息經濟與實體經濟線下線上“雙融合”,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加強政府統籌,優化“互聯網+”工業發展環境。設立互聯網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拿出1億元重點支持互聯網工業重點投資、工業互聯網平臺型企業、智能制造等項目發展。整合各部門分散、交叉的企業補貼資金,遴選重點企業進行資金扶持,有效避免“撒胡椒面”現象。充分撬動社會資本的杠桿作用,與中航信托成立2億互聯網工業產業引導基金,吸引更多“活水”投向實體經濟。
多渠道整合資源,構建一站式全要素支撐體系。持續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和中科院“萬人計劃”專家資源,吸引300多名碩博士來即墨就業,形成了良好的創新要素聚集生態。與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九院十三所等單位圍繞即墨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開展戰略合作,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加快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的深度融合是實現區域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即墨通過創新管理和服務方式,厚植發展優勢,聚焦工業改造,構筑了以平臺為支撐的新型產業生態體系,樹立了從“點高”到“面廣”的區域工業轉型升級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