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用的筷子干凈嗎?
很多人會自信地說,家里的筷子用前都經過了清洗,肯定很干凈。
但是你想過嗎?洗筷子時,筷子上大部分的細菌被流水沖走,仍有部分細菌還是會殘留。
而且很多人在放置筷子都有這樣一個疑問:究竟是頭頭朝上比較好,還是頭朝下比較好?今天,小編就帶你一一解答!
01
頭朝上放置
有的人并不在意怎么放,每次都是隨機的。其實洗完筷子頭朝下放置,這樣是極不衛生的。筷簍底部由于剩水殘留,潮濕的環境更容易使筷子滋生細菌。
有數據顯示,筷子頭放置在筷簍底部,檢測結果無論是菌落總數還是大腸菌群數值都很高。所以筷子頭一定要朝上。
02
筷子消毒有必要
長時間沒用的筷子,我們都會把筷子放進開水泡一泡,這樣做會有效殺死筷子上的細菌。
不用的筷子我們要把儲存好,這時需要進行干燥處理,干燥的環境不易滋生細菌。平時還是對筷子消消毒比較好,以免頑固細菌過多影響健康。
03
這類筷子要扔掉
有些人比較注意衛生,就會在家用自己的專屬筷子。但筷子用久之后,筷子表面難免有磨損或裂痕,筷子有不能完全清洗到的凹槽,筷子變形彎曲,出現霉斑或異味。
出現以上情況的筷子,我們還是要忍痛和它們說再見,以免成了細菌的溫床。定期換上新筷子吧,給你新鮮的吃飯體驗。
疑 問?
常見的筷子材質有木筷、竹筷,講究一點的還會選擇銀質的筷子。但是有人遇到了這樣的困擾——買來的銀筷子用了一段時間,居然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淺黑色,這樣的筷子還能繼續用嗎?
1
避免使用變色的筷子
其實,筷子使用一段時間變黑是因為筷子本身的材質所致。筷子本身存在太多雜質,加之菜有酸有堿,容易與筷子發生化學反應,久而久之筷子的顏色也就發生了改變。
建議將變顏色的筷子換掉。每天面對一雙發黑的筷子肯定會不舒服,因此產生各種擔憂;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如果用了之后顏色發生變化,就不應該繼續使用。
2
建議選擇金屬材質
木筷子結構疏松,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會出現許多細小的凹槽,非常容易殘留細菌,雖然經過清洗但還是存在一些營養基質,會促進細菌滋生;加之潮濕的儲存環境容易導致木質筷子生菌、發霉。
建議還是選擇品牌商家金屬材質的筷子,較之于其他材質,金屬筷表面光滑,清洗起來非常方便,也非常易于消毒,能減少細菌傳播。如不銹鋼,鋼上沒有細菌的培養基,也就不易滋生細菌。
3
3至6個月換一次筷子
很多家庭沒有定期更換筷子的習慣,其實筷子也是有保質期的,一般以3至6個月為宜。
使用筷子時,最好每天都觀察一下,筷子表面是否附著斑點,特別是霉斑。當筷子出現斑點、變色、彎曲變形,或者有明顯異味的時候就必須小心,這說明筷子已經發生霉變,受到污染了,此時就應當停止使用,及時更換。
除此之外,如果想延長筷子的使用壽命,盡量不要將筷子置于潮濕的環境中,洗好后用干凈的抹布擦干。
最好做到筷子專人專用,建議每周將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時后,放置在空氣中晾曬干燥再使用,可以達到消毒的作用,且能有效、便捷地清除筷子內的霉菌。新買的筷子可以先用自來水清洗干凈,再用洗潔精來洗,最后放到鍋里,沸水煮半小時就可以了。
當心!你家可能有雙會傳染疾病的筷子!
家人、朋友一起吃飯、互相夾菜有助增進感情,但這種飲食方式,也給了很多疾病傳播的機會。以下幾種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就可能在一頓飯中,因混用筷子等餐具傳播。
1. 肝病:甲肝、戊肝
估計有人會問:為什么沒有乙肝?其實,不同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同,例如乙肝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唾液中的乙肝病毒一般很少,不具備傳染性,因此和乙肝患者同桌吃飯,不必過于緊張。
二附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孫水林解釋,甲肝和戊肝主要為糞口傳播,且病毒易在空氣中散播,如果長期和這兩類肝病的患者公用杯子、碗筷,病毒可能通過唾液等傳播。
2. 兒科常見傳染病: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特征,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6歲以下孩子處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狀態”,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
二附院小兒內科主任醫師葉春風提醒,家里如果有手足口病患兒,家長應注重飲食及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多開窗通風,在幼兒園時應盡量專碗專筷專用,預防兒童間相互傳染。
3. 胃病: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多種胃病的罪魁禍首,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將其列為誘發胃癌的第一類致癌因子。
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點,即家中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幾率也相對較高。這是因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會有幽門螺桿菌,在不分餐的情況下,筷子就很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媒介。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筷子,影響著每個家庭的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筷子的清洗,不安全的還是趕緊換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