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對于一個極為注重美食的禮儀之邦,用美食來招呼客人就成了我們的優良傳統,每每有客人帶來,主人家就會使出渾身解數,一定要讓客人吃得痛快,吃得滿意,于是在各種特殊的日子里,各種名目的宴席層出不求,而在湖南通道的侗寨里,合攏宴就成了當地人招待客人的最高禮儀。
據說,合攏宴的最初來自于侗族的好客之道,為了讓客人都能嘗到自家美食,大家商量決定每家每戶各出幾道美食湊成一桌宴席,這樣不僅熱鬧,客人還能一次嘗到各家的美食。慢慢的,合攏宴就成了通道侗家招待客人的最高禮儀。
今年春節,我帶著家人自駕來到湖南通道,先后體驗了幾個村子的合攏宴,在當地半坡村、坪坦鄉...這幾個完全沒有被商業化的村子里,我能深深的感受到當地村民的淳樸與熱情,原生態的侗寨木屋風景,也讓我及家人享受到這猶如世外桃源的侗鄉之美。
合攏宴開席前,村民們就會將自家做的美食用扁擔挑到指定的地方。他們告訴我,以前合攏宴都是村民們自發組織,商量好開席日期后,挨家挨戶去通知,自從有了村委后,這召集的事,就由村委去辦了。
其實我一直不是很相信村民說的合攏宴是他們自愿參與的,希望找出其中破綻。然而我找了很久,最后在村里的宣傳欄里看到:某日村里要辦合攏宴,請村民們穿侗服,提籃踴躍參與...原來這一切真的是自愿。
筵席開始時,村民們按順序挑著自家的美食上桌。
由于有傳統的合攏宴存在,據說在通道侗鄉,每個成年的家庭成員都是一個大廚,都能制出一桌拿手的侗家美食,而合攏宴當天就是展示自家廚藝的時刻,廚藝不精的家庭,都不好意思讓別人知道。
這每一桌都代表著一個家庭,每一桌都是葷素結合,有煎、有炒、有燒、有腌...可說是色香味俱全,合攏宴的確是招待客人,村民團聚的最佳表現方式。
當我看著這一桌桌飯菜,當我看著公公婆婆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當村民們熱情的招呼我趕緊吃別客氣的時候,我卻尷尬得不知道該如何下筷。看看周圍那些跟我一樣來自異地的異鄉人,似乎他(她)們如我一樣臉上露出尷尬之色。
在侗族的傳統美食里,腌菜占據著其中很大的分量,不同季節,侗族人就會腌制不同的食品,不僅有蔬菜,也包括魚、豬肉、鴨肉...
腌制的配料主要是鹽、辣椒和其他一些調味品,家家戶戶都有不同的味道。
一般腌制時間在3個月左右,肉色基本都能保持最初的樣子,而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開壇直接食用了。
腌得再久點,肉的顏色也跟著開始變化,他們告訴我,有些會腌制超過20年,那時候的肉已經呈現黑色,很酸,愿意吃的人其實不多,但因為有特殊的意義,所以部分人家還是會留著。
看著這些豬肉,看著他們一塊塊往嘴里塞,我其實心里一直在發顫。
腌制的豬肉。這些腌制的食品都是各家最珍貴的,平常基本吃不到,也舍不得吃,除非是貴客上門,主人家才會拿出一點招待,所以合攏宴不僅是侗寨待客的最高禮儀,對于他們自己而言也非常值得期待。
腌制的魚肉,也有人讓我拿到炭火里烤烤再吃,但對于一個飲食以清淡為主的廣東人來說,這些確實是太咸了。
雖然他們說腌制只要超過3個月,是完全可以直接吃,但對于我而言,這些...依然無法接受。
像這種腌制的蘿卜是我可以接受的,還有其他腌制蔬菜。尷尬下筷的背后,體驗民俗的背后,是我一直用泡蔬菜就飯吃...